关于推动河口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引擎、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域

从发达县区的发展经验看,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各类经济功能区,其经济总量、财政税收等指标往往在区域总量中的半壁江山。河口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7年,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现有建成区面积约9平方千米。2019年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到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略超过1亿元目前开发区在转型升级发展中还存在着规划定位不明晰发展空间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企业科技创新不强、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开发区规划。规划是方向、是龙头。开发区现有规划编制时间早,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凌乱,产业配套零散、功能不全、不能形成链条集群,项目集聚承载力有限。建议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厘清开发区功能区域,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强化科学规划引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研究制定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引领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新思维、新定位策划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是开发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现有初步形成风电装备制造、石油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并提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从实际情况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涵盖内容广泛,如何把产业定位落到实处,需要更明晰的产业发展规划,需要长线思维,持之以恒地投入、培育。建议充分结合开发区地域特色,在三大产业中进一步细分行业突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明确产业发展上下游链条和项目招引方向,大力引进和扶持产业链关键企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群发展和效益集约提升。比如装备制造业围绕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储运等专用设备,包括各类物探测井、钻井、井下作业、油气集输等设备及配件制造,也可发展炼油石化设备,包括各类压缩机、泵阀等通用设备和反应器、塔器、换热设备等专用设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可重点发展以整机制造基地为重心、新产品研发和风电场运维服务相结合,涵盖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的特色全产业布局;新材料产业涵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新型建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七大类,建议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从石化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中选取2-3个适合开发区发展、发展前景好的前沿新材料

(三)硬措施、硬手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口开发区区位交通、产业配套、人才集聚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现有落户企业规模小、个头小、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或项目未建成投产,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多数土地厂房抵押,盘活难度大,新项目无指标、落户难。建议:一加大开发区现有落户企业的统筹管理,在新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未出台前,严格控制现有厂房土地对外出租出售,确需对外出租出售的要严格按照规划选择项目落户,积极采取国有资本收储、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新落户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储备一批能承载大项目落地的土地。二要明确开发区政策,现有政策制定较早,新老政策交叉,要梳理整合土地、财税等政策,形成可对外公开的清晰政策,便于招商宣传。三要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小微企业科创园和高校院所产学研基地,扶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增上高新技术项目,提升开发区创新创业活力。四要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围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油地结合大平台的目标定位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配套功能,提高其承载能力,围绕重点片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信息、市场、物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配套,实现硬件再提升、软件再加强,真正建成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并进的现代化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