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河口经济开发区扶持
力度的建议
河口经济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会议、区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在开发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展财政工作,治税水平全面提高,收支结构不断优化,支持发展力度持续增强。2019年,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年过亿,实现10053万元;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兑现精诚无缝钢管、海螺型材等企业财政扶持资金共计2085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拨付工程资金2000万元,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转贷资金使用更加规范,为精诚无缝钢管、方正化工提供转贷资金共计1038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稳定了区域金融环境。
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一是未来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影响了企业复工复产,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利润减少,纳税数额呈下降态势。二是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着力点准、覆盖面广,有效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但也挤压了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增收空间。三是部分化工企业面临搬迁。根据《山东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2020年化工企业需搬入专业园区,开发区税源将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二)重大风险仍然存在。一是银行信用不断紧缩。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融资门槛不断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在高负债经营的同时互相担保,一旦银行对一家企业抽贷、断贷,则可能会对数个企业造成冲击,严重影响开发区金融环境稳定。二是坏账损失可能发生。目前,绝大多数拖欠区政府转贷资金的企业在银行做了抵押,一旦这些企业进入司法拍卖程序,第一受益者多为银行,转贷资金债权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三)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当前,开发区财政收入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财政支出增长的需要。一方面,根据2020年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和重点工程预算安排,基础配套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另一方面,根据创新发展需要,开发区在未来将会采用ppp、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基金设立等多种融资方式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付出较高债务成本或财务成本,从而导致基层财政支出压力加剧。
相关建议:
为防范化解开发区资产流失风险,建议区人民法院成立工作专班,灵活运用司法手段,采用财产续封、恢复执行等方式,协助开发区加快回收栋明铝业、东明塑胶所欠转贷资金;协助开发区敦促东营银行河口支行、建行河口支行按照《四方协议》规定尽快解决东明、澳纳纺织转贷资金欠款。同时,建议借鉴市级政策,将应急转贷资金纳入区国有公司管理。